
【相关新闻】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
(资料图片)
4月6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三方会晤。
欧洲“中国热”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积极动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董一凡
近一段时期以来,欧洲掀起了一阵“中国外交热”风潮,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等重要领导人开启访华之旅,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亦来华重启中德战略与安全对话,加上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相继访问对中欧交流的推动引领,中欧关系迎来热络的高层交往期,也为下一步中欧关系发展注入更多积极动力。有外媒曾评论称,欧洲领导人正陆续预订飞往中国的航班,高呼“我们不可以失去中国”。
首先,中欧交往热推动双方高层接触升温,以沟通促互信态势增强。过去三年来,新冠疫情给中欧之间来往带来较大困难,而这一轮交往热则代表了中欧互动冬去春来,生机勃发。此轮中欧高层密集交往创下多个“第一”。冯德莱恩主席和贝尔伯克外长实现其任内首次访华,马克龙总统实现其疫情后的首次中国之旅,桑切斯成为中国“两会”后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中德战略对话也在疫情后重新启动。习近平主席在中法欧三方会晤中指出,马克龙总统和冯德莱恩主席一道访华,体现了欧方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意愿,符合中欧共同利益。中欧关系实现了欧盟机构、主要大国和欧洲区域性大国交往的全面密切化趋势,展现了中欧双方对于疫情后加强交往、通过持续战略沟通和政治引领不断注入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积极意愿,为双方各领域、各层级交往按下“重启键”和“加速键”。
其次,务实合作收获新动力。当前世界经济和大国关系不稳定性持续加剧,各国经济面临保护主义、去全球化、单边主义、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带来的巨大挑战,全球宏观经济、金融风险以及普遍性通胀问题给各国经济增长造成更大掣肘。在此背景下,中欧之间保持务实合作密度,增强对彼此经济的支撑变得尤为重要,而稳定发展问题也成为欧洲各国领导人访华的重要考量,以谋求在危机挑战背景下中欧两大市场和两大力量的相互倚重。在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中法达成联合声明,提出在农业、航空航天、能源、金融等领域持续深化务实合作,并达成空客飞机“批量采购协议”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经贸合作在既有基础上持续转型升级。中欧领导人还在互动中不断重申,中欧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彼此经济高度关联,形成反对“脱钩断链”的共识。
再次,重塑双方对和平的追求。中国和欧盟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在中欧四大伙伴关系之中居于首位,也是中欧合作为世界带来的最大贡献和意义。近期,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的重新建交、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和《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都展现中国在谋和平、促稳定上承担重要责任、肩负大国担当,也得到了包括欧洲国家在内全球范围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斡旋乌克兰危机中的中国作用、中国方案也是欧盟各国领导人纷纷访华的主要期待之一。习近平主席指出,尽快停火止战符合有关各方和整个世界利益,政治解决是唯一正确出路,呼吁有关各方都应该承担起责任,相向而行,为政治解决创造条件。欧方领导人高度重视中方的国际影响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加重要作用,愿同中方合作,找到劝和促谈的办法。
最后,增加了欧盟对华认知的积极面。欧方领导人在疫情后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成为欧洲各界以客观理性视角认识中国的宝贵窗口。习近平主席亲自引领元首外交,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主席在广州与马克龙总统举行非正式会晤中,畅谈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峥嵘历程,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要义。马克龙总统表示,他进一步领略了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增进了对现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了解。冯德莱恩主席在访华后表示,中国历史和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十年来脱贫攻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转型成就令人惊叹。欧洲各界更加客观、更加理性地认识中国,将构成双方深化互信、相向而行的重要基础。
高层互动对中欧关系发展大方向和主基调起到广泛引领作用,双方全面重启各层级交往,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亦在有序推进,我们期待中欧关系不断增强相向而行的动力,持续朝友好和合作的正确方向发展。
【专栏作者简介】
董一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是欧洲经济、欧洲一体化、欧盟能源问题等。
【环球论坛简介】
大众日报国际新闻评论专栏《环球论坛》开栏于2007年5月19日。栏目主打热点国际新闻解读,着力在新闻的深度延伸上下功夫,靠独家权威新颖的观点和论证确凿、鞭辟入理的深度分析影响读者,告知读者“新闻背后的新闻”。
《环球论坛》专栏欢迎读者用户赐稿。